冬季钓鱼的技巧主要有:晴天出钓、向阳背风、水位适当、饵料合理、坚持诱鱼、漂讯很弱、提竿刺鱼等。
一、晴天出钓
鱼类属于冷血变温动物,一旦水温条件受到气温影响而发生变化时整个生活习性也就随之变化,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冬季真正相对好钓的时间是“晴天”,尤其若连续出现一周左右的晴好天气,正如“秋钓阴天冬钓晴,五日阳光如钓春”,真要是冬天遇上这种少见的艳阳天气就是出钓的最佳时机。
二、向阳背风
冬季天气本来就寒冷,在野钓时无论是选择大水面还是小水面都要避风垂钓,比如一些河道常有回湾处就是很好的避风处,如果水区附近有植被成林遮住了阳光,可是同时也有很好的遮风效果,这样水面不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相反迎风的地方水温就会很低,所以选择背风的地方垂钓也是很不错的。
三、水位适当
“冬钓深”是垂钓中的一项基本常识和众多钓友的一个习惯,但水越深氧溶量就会减少,即便是比较耐寒的鲫鱼、鲤鱼冬天一般也只在4~6米深的底层栖息,而并不是越深越好,尤其是鲫鱼在大好晴天的中午时分还会到更浅的一些地方去游弋觅食,因此冬季钓鱼时水位要适当。
四、饵料合理
淡水鱼一般都有夏秋偏“素”,冬春偏“荤”的嗜好,故有钓谚称“立夏面饵钓草鲤,入冬蚯蚓好钓鲫”,冬钓用虫饵特别是蚯蚓比用素食型饵料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虫饵除了本身含高蛋和有种特殊香味外,更在于整体活用时会不停地伸卷蠕动,更容易被鱼发现且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五、坚持诱鱼
冬季由于水温非常低,因此鱼儿通常都处于少游、懒动的“冬眠”状态,所以即便诱料是上品佳饵也至少要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有鱼进窝,若再因此就频繁换窝,往往会“人走鱼来,人到鱼散,越换越勤,越勤越烦,忽东忽西,两头忙乱,这窝那窝,鱼鳞不见”。
六、漂讯很弱
冬天鱼咬钩较平时更加斯文、柔弱,所以即便是钓组非常灵敏,但因“吃口”实在太怪,哪怕是蚯蚓钓饵传递给漂目的鱼讯也很少有明显的“上冒”或“下拖”这种表现,所以钓者不管使用的是立漂还是星漂都应注重浮漂的任何微弱反应,准确把握提竿时间。
七、提竿刺鱼
冬钓的钓点水位一般都比春秋季深,正是这样一旦有鱼咬钩,提竿的手腕“挑力”就应比钓浅水相要“重”才有把握获鱼,因为钓浅水钩至浮漂这截钓线较短,所以在提竿带线时线在水层中的切水水阻就很小,故此即便竿梢上扬的“挑力”较轻,但快速传动给鱼钩的“上提”穿扎力仍然很容易刺进鱼嘴。
冬季钓鱼选择窝料的技巧有哪些?
1、浓
受冬季低温环境的影响,水分子扩散速度相对较慢,此时我们选择的窝料,若能在味型上相对浓郁一些,在水下传播的速度自然也更快,取得的诱鱼效果自然也更佳。
2、精
鱼儿们主要依靠嗅觉来寻觅食物,当它们顺着气味寻得窝料所在时,它们往往并不会立即吞食,往往先观察一下窝料以及四周是否存有危险等,最终才会正式吞食窝料。对于我们垂钓者而言,冬季垂钓时,选用的窝料最好能“有料”一些,即富含较多的动植物蛋白,能有效地为鱼儿们补充能量。再者便是窝料要精细化,利于鱼儿们吞食,从而让它们愿意停留在窝点中。
小结:冬季的整体环境有别于其他时节,故而味型浓郁但又无刺激性的窝料,在取得较为理想诱鱼效果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将鱼儿们留在窝点中。同时鱼儿们受冬季低温影响,在吞食食物的力度上相对较弱,精细化的窝料往往更利于它们吞食。当我们垂钓者把握好鱼儿们的需求时,自然更利于提升最终的渔获成绩。
冬季钓鱼怎么打窝?
窝料的主要作用是诱鱼跟留鱼,但我们在面对不同的垂钓环境时,投放窝料的原则也有所不同,故而在不同的时节垂钓时,若继续采用同一种打窝的方式投放窝料,最终取得的渔获成绩往往不尽人意。
1、窝料适量
受冬季低温影响,鱼儿们的索食需求处于较低水平,此时的它们往往没有太高的进食欲望,同时少量的食物往往都能让它们饱腹。对于我们垂钓者而言,在冬季钓鱼的过程中,投放的窝料不宜过多,以少量多次为宜。总体上来说,在水域面积较大的地方垂钓时,窝料可适量多一些,在水域面积较小的地方垂钓时,窝料可适量少一些。
2、适时补窝
在冬季低温环境下,鱼儿们的活性处于较低水平,故而鱼儿上窝的效率较低。在实际垂钓的过程中,若我们在一个窝点中久钓无鱼或接连钓获几条鱼之后,可采取适量补窝的策略,从而达到续窝的效果,让窝点中保有一定的食物,从而达到持续诱鱼进窝的效果,自然更利于提升我们最终的渔获成绩。